11月2日
记者从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召开
全市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部署会议
了解到
我市将开展为期三年的
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全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强化对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关爱
全市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部署会议主会场(上图);主、分会场视频连线(下图)
据了解,在此次行动部署会议前夕,由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印发了《大庆市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年)》文件,将围绕实施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校园内部区域交通安全提升、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的“三大提升工程”开展行动。
行动期间,各区县公安交管部门将对学校周边道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落实十余项具体交通安全管理、科学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举措。
建设步行入学安全通道
结合人行道建设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两侧不少于30米的人行道范围内,通过隔离护栏或其他分隔设施设置全封闭的护学通道,确保学生步行出入学校安全。
校门周边设置限速标志等交管设施
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8部分:学校区域》《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等标准规范,在学校出入口周边不少于150米范围内的道路,设置机动车限速标志、注意儿童标志及“学校区域”等辅助标志,根据实际需要,规范设置减速丘、减速震荡标线等物理减速设施。
校门口加强安全管理举措
学校门口将设置缓冲区且合理设置阻车桩,施划网状线。
学校门口缓冲区与道路交界处,有条件的要增设升降柱、隔离墩、移动拒马等防冲撞设施,保障人流聚集和消散时的安全顺畅。
学校门口与公路连接的,要增设路侧防护、加宽路肩或设置路侧净区,增强学校出入口的可视性与安全性。
部分学校周边道路分时交通管制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综合采取错峰上下学、单向交通、远端停车、诱导途经车辆绕行、临时限行等措施,缓解上下学时段接送学生车辆集中通行和停放压力。
因地制宜在学校周边设置专用接送车道,引导接送车辆即停即走。
有条件的地点,可在学校周边道路开展分时交通管制,实施机动车单向交通组织或限时禁行管控,划定学校周边无车区,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对学生通行的影响。
推广“校家警”联合护学模式
持续优化完善公安民辅警、学校安保人员、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护学岗”机制。
严格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打造学校周边“安全区”。
加强校车通行管理
按照功能分区及校内车辆通行需求,分类实施车辆禁行、限行管理。
教学区、学生活动区的道路应全部设为禁行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停放,禁止无人配送车辆进入,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应推行。
办公区、生活保障区确有车辆通行需求的道路应设置为限行道路,实施限时、限速管理,通行时间不得与学生活动时间重叠。
开展校园人车分离管理
学生步行出入口与机动车出入口应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设置,学生上放学集中时段进出学校的步行通道禁止所有机动车通行。
校园内部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将步行通道与车行道路分开设置,学生活动区域与机动车通行、停放区域实现空间分离。
完善学校交通秩序管理
上下学、上下课学生出行集中时段,安排专门的安保人员或教职员工负责检查,禁止车辆在学生活动区域通行,防止学生进入车辆停放区域。
同时,市教育局将会同市公安局适时对各县区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将作为“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结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紧盯安全形势不放松、紧盯重点时段不放松、紧盯重点人群不放松、紧盯重点部位不放松、紧盯重点事项不放松,全力守护广大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记者:李楠